糖粥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种冬至应节小吃,属于苏菜-苏帮菜。以下是关于苏式糖粥的介绍:
- 历史渊源:可溯至春秋吴国的“甘醴”,古人以糯米祭神,后混入赤豆、红糖,渐成民间甜食。至明清,阊门码头挑夫清晨以糖粥果腹,称“红云粥”,文人则雅称“鸳鸯粥”。《清嘉录》载:“腊月廿四,以糖粥祀灶”。
- 制作特点
- 食材选择:一般会选用优质的糯米和粳米,比例通常为粳米与糯米2:1,还会用到红豆、冰糖、红糖、桂花等。
- 烹饪方法:将糯米和粳米淘洗后浸泡1小时左右,入锅大火煮至米粒开花,黏而不薄时转小火慢熬,期间加入冰糖,至粥水绵软浓厚关火。红豆需提前浸泡8小时,先在养生壶里煮15分钟,再倒入锅内开大火,加入红糖,滤掉红豆皮,煮30分钟左右至豆沙糊成酱红色,颗粒清晰可见起锅。最后将乌红油亮的红豆沙浇在雪白浓稠的粥面上,撒上桂花。
- 口感风味:口感软糯香甜,甜而不腻,入口即化。粥体绵密浓稠,糯米和粳米的搭配使其既有糯米的软糯,又有粳米的劲道,红豆沙细腻起沙,香甜可口,再加上桂花的点缀,香气馥郁,别具一番风味。
- 文化意义:从孩童的零嘴到老人的怀旧,它承载着苏州人的童年记忆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同时,它也是苏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反映了苏州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特色